
?
在文明社会,大多数人对流通中的各种货币仅有浅表的认识,对于“到底什么是货币?”这一问题,经济学家们的答案也常有抵牾。货币隐含着无穷的奥秘:为什么一文不值的纸片被印制成某种货币后便具备了相应的价值?在美国,为什么1967年1美元的购买力,在1969年便降为91美分,到1975年初又只剩64美分?在19世纪的工业化国家里,人们不知道做什么能赚到钱;进入20世纪,人们新添的困惑是,哪种货币更有价值?
对货币的研究长期未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作意撰写一篇阐述经济管理、货币稳定及其起源等问题的论文,最终成果便是《货币简史》。不意该书自为其祖,成为货币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
?
在本书中,肯尼斯通过一些与货币相关的重大事件来透视人类荒唐的意识与行为,着力论述在货币问题上人类曾显现出的明智或愚蠢,并以这些经典的历史片断阐释货币史上的教训及其对此后的货币问题的借鉴意义。
首先,肯尼斯介绍了一些对货币发展极具影响的事件:约翰·劳在法国开创银行业的始末;世界上首家中央银行——英国苏格兰银行的诞生与成长;第一个发行纸币的政府——美国政府是如何在国内确立纸币的地位的……
通过对这些重大事件的回顾,肯尼斯阐明了很多与货币相关的感悟。他认为,货币史揭示了两种十分可信的趋势:人们在近期感受到通货膨胀,就会珍惜稳定的价格;在经历长期的价格稳定之后,又对通货膨胀的风险漠不关心。
其次,肯尼斯解析了经济中的“安乐与危机周期”。他注意到,自从纸币不再与等值的贵金属挂钩后,经济中的安乐与危机周期便出现了。他详细地描述了安乐与危机在此前的250年间是如何不断循环的——从约翰·洛1716年在法国建立土地银行,到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发展,以及伯纳德·康菲尔特与他的1973年的美国普通股权基金公司。
历史表明,当教训被遗忘,新的一代自信自己发明了点金术,已经制定出必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控制商业为投机所发明的经济工具(如信托公司、对冲基金等)的时候,商业也相应地为投机创造出了新的经济工具(担保债务凭证等),安乐和危机的周期又重新开始了,下一次危机也将来临。安乐与危机的间隔时间大体等于人们忘记上一次灾难所需的时间。在每一次安乐和危机的循环中,社会面对金融冲击总是措手不及,因为社会无法预测新经济工具对经济的影响。
意识形态对货币政策的巨大负面影响也是肯尼斯在本书中着力论述的重要主题。他详细地分析了诸多经济学派的思想对美国经济的实质影响,其中包括密尔顿·弗里曼的自由市场及有限的政府干预思想,以及主张通过利用政府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凯恩斯经济学说。对于一国的经济政策应当采用何种意识形态为决策依据,肯尼斯主张应依据具体的经济状况灵活选择:“我拥护私有化或者衷心地拥护公有制。在具体情况下哪一种起作用我就拥护哪一种……”
?
肯尼斯在本书中以夹叙夹议的笔法,将一位经济学家对货币与经济近五十年的观察与思考透彻地向读者做了精细的阐述。他的其它重要着作大多出版于20世纪50年代,写作本书时,他已年近七旬,不仅表达技巧成熟,而且学养丰富。他在书中郑重申明:“此为毕生读书——随意浏览和专题精读——之心得”,书中的内容无一不是自己悉心研究所得。对于乐于了解货币及西方经济发展历程的读者来说,确实能从本书中获益良多。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它对当今的全球经济决策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奥斯特兰德曾在2009年以本书中的理论反思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他撰文指出,在里根执政期间,密尔顿·弗里曼的学说在美国盛行;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时,布什政府果断决定用大量的纳税人的钱干预美国经济,这又与凯恩斯的经济学说相符。由此可见,不可用单一的理论或意识形态认识和控制任何社会的物质财富的生产、发展和管理。这与肯尼斯在本书中所倡导的应依据经济的不同情势灵活选择适当的意识形态作为决策依据的理念相契合。
奥斯特兰德在文中还指出,2008年的经济危机也再一次验证了阅读《货币简史》和理解肯尼斯的安乐与危机周期的价值。
?
本书延续了肯尼斯的经典写作风格。他擅长风趣地表达严肃的思想。
例如,在论及通货膨胀时,他这样写道:“政府中没有一位要人愿意称自己是一个通货膨胀主义者。一位美国政治家可能渴望摆脱无聊的婚姻关系,但是他不想成为曝光的奸夫。通货膨胀的情况也是如此。”“一个追求通货膨胀的国家,就像一个特别守贞操的妇女,经过朋友的多次严厉劝阻和自我觉醒之后,决定找一个情人,结果却发现这个情人既不可心又窝囊。”
从心所欲、畅所欲言是肯尼斯的另一典型写作风格。《纽约时报》曾说肯尼斯“傲慢”,他委屈地向肯尼迪总统抱怨道:“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说我骄傲自大?”肯尼迪答道:“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这样说。大家都这样说。”在肯尼斯去世前一年,美国《名利场》杂志采访他时,问道:“你最钦佩哪位健在者?”他答道:“大多数人我都钦佩,可能的例外是米尔顿·弗里曼和乔治·奥.布什。”也许是因他博学睿智又骄矜,故而成就了其直言无畏的文风。
在本书中,他揭露政府制造通货膨胀,指责着名学者们为此提供理论支持。他甚至公然笔伐凯恩斯,他认为:
凯恩斯体系思想僵化,脱离实际。他最得意的着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艰难晦涩,档次不高,不乏幼稚。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说读过,但只有几位读过,余者都为自己绝不会读而内疚”。但是,这部论着经过几位学者的宣传,成了货币思想的金科玉律。凯恩斯借此“挽回了自己的学术声望”;而此前,他的“写作和思想的清晰度在他的同事中长期被猜疑”。
作为一个以犀利的言词无情地刺痛他人的批评者,肯尼斯被称为“牛虻”经济学家。
?
虽然惹恼了不少人,肯尼斯也不乏可称道之处。他爱家庭且教子有方;他爱朋友,有记者曾问他:“你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他答道:“在和平和经济状况良好的环境中与忠诚的朋友分享思想自由。”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极具社会责任感,不懈地为改善民众的教育、医疗疾呼。正如2000年他获得总统自由勋章时的官方褒奖词所言:“他以清晰明了、富有情趣的笔调和敏锐的社会良知,使复杂的经济理论和程序为广大受众所理解,并强调了经济政策的社会和道德影响。作为自由公司体制的不倦改革家,他在哈佛课堂和公共场所坚定地倡导社会公正,向因袭的臆断提出挑战。”阅读本书时,读者对此能有真切的感受。
?
?
徐璐撰稿
?
《货币简史》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第1版
(原著名为《Money:Whence Tt Came,Where Tt Went》,1974年由霍顿-米夫林公司(Houghton Mifflin Company)出版。)
?
作者介绍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1908—2006),加州伯克利分校农业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保罗·惭.沃伯格经济学名誉教授。曾任美国驻印度大使、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委员会主席、美国经济安全政策办公室主任和美国经济学会会长。他还曾任罗斯福、肯尼迪、约翰逊和克林顿的经济顾问。着有《经济学与公共目标》、《价格控制理论》、《经济学和辩论艺术》、《1929年大萧条》、《丰裕社会》、《新工业国》和《不确定的年代》等40余部着作。
?
本书目录
第一章???货币
第二章???论硬币与财宝
第叁章???银行
第四章???银行通论
第五章???论纸币
第六章???革命的工具
第七章???货币大战
第八章???大妥协
第九章???价格
第十章???完美的体系
第十一章?????????????暴跌
第十二章?????????????终极通货膨胀
第十叁章?????????????自我折磨的创伤
第十四章?????????????货币停止流通
第十五章?????????????不可思议的威胁
第十六章?????????????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到来
第十七章?????????????战争与下一次教训
第十八章?????????????美好岁月:有备无患
第十九章?????????????鼎盛时期的新经济学
第二十章?????????????货币归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