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i果冻制作厂

  • EN

新书推介——《绩效致死:通用汽车的破产启示》

2014-11-18
阅读:

?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创建于1908年,在全球汽车制造商中,它的实力长期稳居前叁甲。2009年6月1日,一则新闻令不少美国人如濯冰水:因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通用汽车公司被迫正式向纽约破产法院递交破产申请。当时,它是美国第一大制造业公司。

媒体开始探究该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采访汽车业界耆宿,是媒体竞相采用的招数。鲍勃·卢茨经常被他们问及:通用汽车公司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该公司的管理者没能纠正错误?你认为该公司如何才能避免这一困境?

?

媒体如此重视卢茨对该申请破产案的看法,这与卢茨的任职经历相关。1932年,卢茨生于瑞士苏黎世,其父曾任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的副主席。7岁时,卢茨赴纽约,不久,他成为美国公民。卢茨曾先后在瑞士与美国求学,获得伯克利大学产物管理学士学位(1961)和MBA学位(1962)。此后,卢茨先后在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和宝马等汽车公司担任高管共47年。尤为重要的是,2001年至2010年,卢茨在通用汽车公司担任了近9年的副董事长,主管产物研发。

从卢茨的任职经历可见,他确实对汽车业,特别是通用汽车公司所知甚多。卢茨也不负所望,认真地著书,周详地分析了通用汽车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能使其摆脱困境的方案。本书初版于2011年,原名为:Car Guys vs. Bean Counters: TheBattlefor the Soul of American Business。中信出版社2013年出版了本书的中文版,书名为《绩效致死:通用汽车的破产启示》。

?

人们普遍认为通用汽车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一,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鲍础奥)势力强大,通过与公司谈判,为其会员争取到极高的工资和福利。通用汽车公司不堪重负。二,日本、韩国等新兴的汽车生产国的人工成本低,汽车质量提升奇快,致使通用汽车公司的产物市场份额降低,盈利能力减弱。

卢茨认为,该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另有深层原因:失败的政府政策;自我崇拜、自负的公司文化;财务报表驱动的管理风格。

在卢茨看来,美国政府的两大政策重创了本国汽车业。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美国政府通过了严厉的《公司平均燃油经济性法案》:从1978年开始,公司用车须达到平均每加仑行驶18英里的燃油经济性标准;1985年达到每加仑行驶27.5英里的公司用车平均标准。

美国汽车业巨头被迫投入巨资降低全线车型的尺寸、性能和整车重量。即便是全球最强大的通用汽车公司的工程和设计部门,仓促做出这么多的改动,出错的概率也大增。这些汽车有很多缺陷,在短短的两叁年内就摧毁了通用汽车公司历经数十年才在业界建立起来的一流品质的声誉。

该燃油新规定却给日本的汽车厂商带来了好运。由于其小型车系列的燃油指标早已符合该规定,这使得日系汽车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美国政府另一项令本国汽车公司叫苦不迭的政策是允许日本操纵日元,使日元的汇率低于其合理水平。这一政策也非常有利于日系汽车厂商。与美国汽车公司相比,日元的人为贬值使日本厂商获得每部车近四千美元的成本优势。

卢茨认为,造成通用汽车公司陷入困境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该公司自我崇拜、自负的公司文化。

在该公司,对更高权威的尊敬被夸大了,公司高管们的每一个指令都被当作绝对正确的信条而全盘接受。资深人士被认为拥有某些过人的智慧,其实,这些资深高管们只是碰巧获得了提升,他们每天都惴惴不安,不知自己是否在做正确的事情。

盲目遵从不明智的公司文化造成了该公司巨大损失。某轴承供应商曾告诉卢茨:我最喜欢的客户是通用汽车公司。因为他们乱得没法再乱了,我们甚至可以把同一款轴承以七种不同的包装、贴上七种不同的部件号、按七种完全不同的价格卖给他们。

通用汽车公司的工人之所以能获得高额的薪酬与福利,也是由于通用汽车公司高管在决策时因自负而判断失误。

1990年,劳资双方就医保问题谈判时,通用汽车公司的决策者认为,只要答应鲍础奥提出的由公司承担退休和在职员工的医保的要求,就能避免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灾难的工人罢工。况且,大部分医保成本都可由提高产能来消化,也可通过提价转嫁给消费者。决策者的预判是,医保成本已达峰值,其涨幅将低于通胀率;公司增长的盈利将可轻松覆盖退休人员的医保成本。

但客观状况与自负的管理层的预判相悖:医保通胀率在此后的多年都介于10%至13%,而且,通用汽车公司有着庞大的且不断增加的退休员工群体,退休与在职员工的比例接近10:1。工人工资、福利的上涨使该公司大伤元气。

卢茨指出,造成通用汽车公司陷入困境的第叁大原因是该公司财务报表驱动的管理风格。

该公司董事长几乎都来自财务部门,他们摆弄财务数据,片面注重数字分析,并摆布惟命是从的董事会。卢茨认为,这毁掉了美国的制造业与创新。公司应由业务主导,而非财务主导。财务主导的经营模式会导致公司创造力低下、产物研发投入缩水,最终侵蚀公司核心竞争力;而业务研发才是长远的发展之道,应当着力于公司真正提供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

在本书中,卢茨提出了帮助通用汽车公司摆脱困境的方案:公司应以产物和顾客为中心;将产物作为管理体系的重点;控制研发计划,并寻求合资方案;清除多余的活动、委员会和不增值的工作等。强有力的领导者应当认真倾听,一旦形成决策,应准确地传达他认为应该完成的事情,并以强制力保障决策的执行。

?

在本书中,卢茨试图讲述美国竞争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为什么会这样。由于他最了解的是汽车业,亲睹了通用汽车公司数十年的变化,所以书中的很多实例均来自汽车业。他认为,美国的经济已由以生产与出口为主转为以贸易和进口为主,这一趋势已蔓延到近乎所有行业。美国人视为理所当然,并误以为会永续的工业和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已一去不返。日益迅捷的技术转让使“卓越的技术”不再为美国独享。通用汽车公司的衰退、破产仅是美国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国家,美国人需要集体去经历破产法第11章的痛苦过程。为了避免全国性的重组,并最终导致国家所有权的更迭,美国应找到新的工业竞争力,重获财富和影响力。

在卢茨看来,美国仍具有独创性,主动性;拥有许多技术创新资源;汇率对美国有利;劳动力价格仍具有竞争力。美国应当把经营的最终决定权交给重视顾客体验的人,让对顾客、产物和服务都拥有远见、有激情、追求卓越的“产物狂人”大显身手。

本书观点明确,例证翔实,为关注汽车制造业发展的读者提供了很多新颖的资料与独到的见地。只是读者时常会感到所读的是卢茨自传。

?

?

徐璐撰稿

?

《绩效致死:通用汽车的破产启示》中信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

?

本书目录

第一章 开端

第二章 势不可当

第三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四章 失效的“杰出文化”

第五章 重新开始

第六章 “这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第七章 扳倒一头800磅的大猩猩

第八章 学习全球扩张

第九章 渴望创新

第十章 崩溃与重生

第十一章 美国公司怎么回事?

第十二章 领导力

第十三章 如果我是首席执行官

第十四章 结束语

?

最新动态